汽油价格下调背后原因-汽油价格降低
01、看供需因素
其实石油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所以石油的价格自然会取决于供需关系了。通俗的来讲,当市面上的石油供大于求的时候,那么石油就会降价,但是市面上的石油供小于求的时候,那石油就会涨价。自从2003年之后,其实国际石油的价格基本上都是持续走高的,这个本质原因就是因为石油需求的增长,另外也是因为石油的产能处于一个历史的低位而造成的。
02、看政治经济因素实际上每一次石油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我们都能够从背后看到一些政治经济因素。比如说在1973年的时候就爆发了中东战争,同时也出现了石油禁运,这也就造成了伊朗的石油大幅度的减产,在这种背景下,所以石油的价格自然会大幅度上涨。
03、看期货投机最近这几年其实美元一直都是在走染软的,而且股市也是非常的低迷,而美国的投机资金在债市上的收益也是非常让人失望的,在这种背景下,所以有很多的投机资金就会从股市当中撤出来,从而引入了期货市场,而这些资金大多都是去炒作能源以及原材料期货的,所以石油的价格自然会出现上涨。
04、看石油的库存这其实也是影响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这不是直接因素,但是库存确实是石油价格上涨或者是下跌的直接体现。如果说主动去增加库存的话,那就代表市场上对石油的需求是比较大的,此时石油的价格肯定会随之上涨。如果主动去减少库存,那么此时的库存就会变成供应,也就代表着市场上对石油的需求量有所减少,那此时石油的价格自然也会对应的下降。
油价的涨跌跟什么因素有关?
此次美股暴跌,相信大家都听了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大体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油价暴跌造成例如bp、壳牌、道达尔等一系列石油公司股票下跌带动大盘;另一个是由于美国、韩国等一系列其他国家应对疫情不力,引发投资者对停工、感染等一系列影响经济因素担忧,进而导致恐慌抛售。
当然了,咱们是《车友报》,对于经济理论小编也不敢说专业,所以咱们这次不说油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单说国际油价的历史和此次引发油价暴跌的欧佩克和俄罗斯之间的产量博弈。
自从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合作开发了第一台汽油发动机开始,原油这一资源在人类历史上就开始变得愈发重要。直到今天,它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而油价的定价历史,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跨国石油公司定价
第一个阶段是跨国石油公司定价,在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的石油主要消费国基本上都是英法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主要产油国大多位于当今欧佩克地区。一边是老牌帝国主义,一边是刚刚摆脱半殖民地的小国,那边说了算一目了然。
所以当时的油价基本上不存在市场的空间,油价多少,作为大国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说了算。简单来说,这些公司跟产油国签合同给租金,合同说多少钱,油价就是多少,挖出来的原油运回国自己炼自己卖,公开现货交易不足总交易量的1%。
而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说白了就是当时油少,原油产量没办法满足世界上所有国家需求。而这个时候,老牌大国就运用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打压产油国,确保原油优先供给自己,价格不太高。当时类似的跨国石油公司有七个,也被称为“七姊妹”。
OPEC定价阶段
时间到了70年代,这个时候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石油产量终于上来了,1970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当时峰值,美国甚至开始限制国内原油开采。国内不缺产量,就不用继续控制山高水远的产油国。再加上当时英国日渐颓势,从海湾地区逐步撤军。使得当时的产油国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因此当时各国的内部势力纷纷抬头,开始争取更大的原油定价话语权。在此情况下,OPEC,也就是欧佩克在1960年应运而生。
最经典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当时各国纷纷把油田收归国有,1960年,当时的阿美石油公司总部从美国旧金山迁到沙特多哈。经过多年斗争,1972年,阿美公司逐步被沙特收归国有,1973年沙特政府参与阿美公司25%的股份,1974年上升至60%,1980年达到了100%。二是产油国开始要求提高原油出口税率,最后定在了55%。第三个,也是最终的胜利,是欧佩克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决定以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作为国际油价“参考价格”,标志产油国在原油定价上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此之后,国际油价就形成了欧佩克产油国和跨国石油公司协商定价的机制。
交易所定价
按理来说,到了欧佩克定价阶段,产油国、需求国达成联盟,两边啥事都商量着来挺好,没有变化的必要了。但是谁都没想到,随着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国越来越多,产油国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这些国家也想有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石油交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油上了油轮,短则几天,长则几周才能到达买家手里。是先付钱后发货还是先发货后付钱,付钱是按照发货日子价格给还是收货日子价格给,这些可能动辄涉及十几亿的资金。到了这一步,期货的主要动力已经形成了。
别急着加油!7月12日油价或将下跌,92号汽油还能回6元时代吗?
理论上讲,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有七个方面: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非OPEC国家队产量、生产成本、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石油消费水平、石油库存、节能、替代能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油价的因素绝不止这七个,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从历史来看,石油价格经历过多次变动,剧烈波动的原因包括三方面:经济形势变化引发全球需求变化,如金融危机或者中国经济腾飞;供应端变化比如以沙特为主的OPEC国家决定增产或者减产;以及政治危机造成的石油市场恐慌,如海湾战争、伊朗核危机等。
本轮国际石油熊市始于2014年中,当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014年的6月份115.19美元/桶,进入2016年1月,价格已经下跌到不足30美元。那么这次油价大跌主要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呢?各种数据显示,当前的石油市场确实进入了一个供大于求的时期,供求失衡是油价下跌的关键因素。
扩展资料
美元加息火上浇油
美联储按照计划加息的举动推动美元走强,客观上导致油价继续下跌。一直以来,强势美元都被视为原油和其他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疲软背后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商品都是以美元定价,美元升值会使得它们在使用其他货币的人面前显得更加昂贵。
此外,商品并不能创造任何收益,这就意味着,在利率上涨的环境当中,商品作为投资选择的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其他成员国的同意。
从此,美元的强弱始终影响着国际油价的走势。作为石油的定价货币,美元升值意味着石油更加便宜;美元贬值意味着石油越来越昂贵。
参考资料凤凰网-国际油价的涨和跌是什么因素导致 这里有完整答案
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反复波动。 我们国家的成品油市场已经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从2022年年初至今,国内成品油在“曲线波动”中向前发展着,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12轮的宏观调节,其中有10轮属于上涨态势。
现在已经有不少大中型城市的成品油价格开始有了松动,民众也非常关心油价调整后的整体方向。终于好消息来了:2022年7月12日开始, 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进行下调,92号汽油或将跌至6块一升 。这个消息是否确切?我们一起来看!
在2022年上半年之中,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始终处在高位。 在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后,其实也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其中“原油产能供应不足”成为了所有矛盾的核心,受疫情的影响从2019年开始原油产量逐渐走低,所以直接导致了供应不足。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尽快转型,开始着手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能源产品,从本质上说都属于化石燃料,总会有枯竭的一天。为了将能源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多国家力推新能源产业,宏观控制原油产品的价格。
上半年居高不下的油价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压力,但好消息来了:油价终于要下跌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最近的各类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过程中, 将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作为了调控重点,调整之后分别为每吨320元和310元 。
那么为什么成品油的价格开始下跌?有专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根本原因是国际油价缓慢下降 。随着国际上主要产油国产出原油数量的增加,国际成品油价格开始稳步下降,这也直接影响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目前国际原油商品的价格变动率为4.75个百分点 ,虽然变动并不是很多,但足以对全球原油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一些国家会根据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进而对本国国内原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以便稳定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在今年的第13次油价调整当中,有不少人都希望成品油价格能下降5个百分点 。这样一来对于广大车主自然是好事,按照这样的降幅加满一箱汽油的价格就较以往节约了20多元钱,如果再能继续下调,那也将惠及到更多人群。
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了商品的价格,这个经济学最基本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虽然国际成品油的产能在从6月份开始已经有了回升,但是市场仍旧存在较大的缺口,所以即便价格有了松动但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仍旧处于较高位置。
不少原油出产国都对油价进行了调控,有些区域的降幅甚至达到了10%左右。 不少人在看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期待,认为国内的油价也会下调10%甚至更多,但国内的 社会 经济情况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别,国内油价的下调比例不会太大。
原油开采和生产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的附加值并不会太低。无论产油国如何降低产品价格,他们都会保证一定的盈利,所以价格下降永远都是小幅度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当然也是如此, 92#汽油价格将跌至6块一升很是渺茫 。
国际成品油价格反复波动,这已经是屡见不鲜的新闻。 诸多原油消费大国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优化。2022年上半年至今,我国已经进行了十几轮的调整,效果都十分明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