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财经评论文章范文-油价上涨财经评论文章
10月21日是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的第九个工作日,大宗商品资讯机构隆众资讯测算的原油综合变化率为7.22%,预计对应成品油零售限价上调310元/吨。
卓创资讯测算的参考原油变化率为6.79%,预计汽柴油零售限价上调300元/吨。折合成升价,92号汽油和0号柴油涨幅分别为0.24元/升和0.26元/升。
目前距离成品油调价窗口仅剩一个工作日,本轮油价上调已基本落实,车主用油成本将再度上涨。
本轮计价周期内,北半球气温下降引起冬季能源供应紧张的担忧,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其中,美国WTI原油期货一度刷新2014年10月13日以来的新高,布伦特原油创下2018年10月以来的最高。受到国际油价变动的影响,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也在正值区间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也将因此上调,这是年内成品油零售限价的第“十四次”上涨。
本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10月22日24时开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发改委:10月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调整
目前原油价格在40美元左右,相对于此前原油的价格,现在价格虽然不高,但是比年初二三十美金已经上涨了许多,目前来讲,也在合理区间,短时间内油价,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上涨,倘若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复苏,油价可能会上涨,但是涨幅有限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受到严峻考验。美国和欧元区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经济体,经济复苏之路漫长而又缓慢,倘若年底疫情依然得不到控制,很可能接下来几年时间,经济都会走在缓慢复苏的路上,经济形势不景气,原油的需求自然会下降,对油价难以形成支撑。目前来看,未来两三年时间,全球经济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经济的复苏之路布满各种挑战,原油价格后市,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上涨。
第二,原油市场减产持续,但是市场需求动力不足。3月份开始,原油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趁低价储备了大量的原油,对原油的需求量并不会增加,相反会削弱。对于产油国而言,哪怕减产,很难以改变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所以说未来油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涨的几率较低。
第三,产油国原油生产成本低。原油被称为流动的黄金,也令许多产油国经济腾飞,由于资源丰富,技术成熟,它们的原油成本很低,类似于沙特产油成本可能在7—15美元左右,俄罗斯产生产成本可能在14—22美元左右,也就是即使低价,对他们来讲依然有利润,这对市场来讲就是一场洗牌,类似于美国的页岩油,生产成本却在30—40美元。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原油价格涨幅与什么有关
[汽车之家?新闻]?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10月9日24时开启。自2020年9月1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涨。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上涨2.60%。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10月9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9月18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先降后升,震荡有所加剧,期间多个交易日涨跌幅超过3%。特朗普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不及预期,加剧了市场对疫情再度蔓延、全球经济恢复乏力、需求萎靡不振的悲观情绪。受其影响,10月2日伦敦布伦特、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分别降至6月中旬、9月中旬以来低点。此后,特朗普宣布出院、挪威罢工、“德尔塔”飓风均影响油价大幅回升,10月5日纽约WTI原油期货盘中涨幅一度超过7%。平均来看,本调价周期伦敦布伦特、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每桶41.72美元、39.83美元,分别比上一调价周期上涨1.56%、3.63%。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在需求萎靡不振及“欧佩克+”减产措施共同作用下,短期油价仍将呈震荡运行态势。不过,各国应对经济冲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美国大选、英国退欧进展、美元走势等不确定因素对油价冲击有所加大,可能打破数月来的油价平衡态势。 202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三涨四跌十二搁浅”的格局。截至本次调价,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86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790元。(消息来源:国家发改委;@央视财经;编译/汽车之家?翁萌)油价上涨将影响哪些板块(附股)
上半年受环保及相关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柴油需求不容乐观。进入7月下旬,北方高温天气、南方台风多雨天气拖累,柴油价格上涨受到一定限制,介于原料成本高企,以及部分政策的连带支撑,价格较历史同期偏高。
图1、2016-2018年柴油批发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据隆众数据分析:2018年上半年,中国主营柴油价格呈先抑后扬走势,2018年柴油半年度均价为6523元/吨,较2017年半年均价5528元/吨,上涨995元/吨,涨幅为18%。上涨的原因,主要是2018年原油涨幅较大,一度突破70美元大关,2018年6月底WTI涨至74.15美元,而2017年6月底同期仅为44.74美元,上涨幅度高达30美元,导致炼厂加工成本提高,价格一路上行。
国家出台“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部分不合规的柴油资源遭遇打压,汽柴价格或将维持高位。
国内柴油价格高企,是需求带动还是有价无市?我们通过各省市的需求情况来一探究竟:
图2、国内柴油消费量需求占比
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从上图2国内柴油消费量需求占比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成品油消费总量在1200万吨以上的省市共有12个,柴油消费量在500万吨以上的十省市中,有六省市位于沿海,华东占了四个: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再就是辽宁、广东。
图3、国内柴油消费量需求占比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见上图3,国内各省市的需求情况参差不齐,青岛主营本月计划量已全部完成,泰安中油因为油库整改,发油量受到影响,完成率仅为不足3成。江苏中石化计划量完成率仍存缺口,在7-9成左右,江苏中油削减了任务量,苏南超额完成,苏北仍存欠量。而浙江主营省公司总任务已基本追平。主营月度计划量的完成进度高低不一。那么柴油零售是否存在可观的利润?
图4、柴油零售利润走势图
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从柴油零售利润图中可以看出,2018年7月,中国加油站综合利润,柴油平均零售利润1361元/吨,环比下降3.16%。月内零售价兑现下调,但批发价接连上涨,柴油批零价差缩小,导致利润走跌。
零售利润下降,那么柴油进出口利润是否存在套利空间?见下图4,柴油进出口套利分析:
图5、柴油进出口套利走势图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7月份,我国进口新加坡柴油平均每吨亏损13.83元,较2018年6月份亏损下降56.7元/吨,我国华南口岸柴油出口至新加坡平均每吨亏损287.58元,较2018年6月份亏损增加13.5元/吨。
进口方面,新加坡柴油价格上调,而国内柴油价格同步上涨,使得进口利润亏损收窄。出口方面,国内柴油批发价格上涨,而新加坡地区柴油价格同步上调,使出口收入亏损增加。
整体来看,国内资源过剩问题依旧突出,主要表现为炼油产能仍在扩张,而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上马,导致柴油需求增长呈继续放缓的趋势。
油价的上涨,不仅影响石油石化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含航空业和物流业)、汽车制造业、化肥化纤和塑料行业,火电、农业、渔业等其他行业,也都将受到影响。 利好石油石化及新能源板块 长城证券石油化工行业分析师王刚认为,因为中国国内原油价格目前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中资石油公司的产品价格上涨,直 接带来的就是利润。而中石油、中石化是垄断国内成品油冶炼市场的两大集团之一,油价的上涨对企业的业绩及股价表现,都有着绝对的支撑作用。 油价上涨还包括对煤炭、焦炭等传统型能源的开采,甚至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研发等产生影响。因为国际油价的上涨将使它们的价值获得了重估的机会。 利空交通运输及汽车板块 成品油涨价将利空航空、物流、公共交通、出租车行业;对汽车制造、高速公路行业来说,则中性偏空。 中投证券一位行业分析师称,油价上调后,对航空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但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则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方面是油价的上涨幅度;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的成本转嫁能力。由于航空业竞争激烈,希望将油价上涨而增加的成本全部转嫁出去较困难。 油价上涨将显著提高拥有汽车的成本,所以当油价上涨或被预期上涨时,油价成了消费者购买汽车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国竞争极为激烈的汽车市场上,高油价将成为汽车需求的重大阻碍因素。 化肥化纤塑料:成本将提升 我国生产化肥所用原料主要是煤、重油、天然气,其原料费用、能源费用占成本比重很大;化学纤维以合成纤维单体(聚合物)为原料,原料价 格对原油价格非常敏感;塑料制品业以基本石化产品,比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为原料,而且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很大,原油价格变化对其影响亦较大。因此从整 体而言,化肥化纤和塑料行业的成本,也将因为油价的上涨而提高。 受影响个股:辽通化工,公司是国内大型尿素生产商之一;新乡化纤,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粘胶长丝生产企业。 其他行业:油价上涨将产生间接影响 油价的上涨还将促成火电、农业、渔业等其他行业成本的提高。 就火电行业来说,由于煤炭对原油的替代效应,油价的上涨往往会引起煤炭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得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提高。对于农业、渔业等其他行业,由于身处用油产业链的中下游,此次油价的上涨亦可能引发整体行业成本的上涨。 以下是受影响板块个股一览:石油板块个股行情 更多>>新能源板块个股行情 更多>>汽车制造业板块受影响个股 更多>>交通运输板块受影响个股 更多>>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